编者按: 有这样一群小伙伴儿们,他们用五彩的音符,在三亚学院提供的舞台上,专心学习,潜心研究,热心服务,甘心奉献,在学习实践中实现了自我提升与发展,弹奏了一曲悦耳动听的大学青春之歌,为其他同学树立了榜样。他们是三亚学院2016-2017学年国家奖学金获奖者,让我们走近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风采!
熊盛春,男,汉族,共青团员,三亚学院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14级学生。在校期间,学业成绩名列前茅,积极参与学科竞赛,成果斐然,共获得2016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二等奖、2016“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本科组二等奖等国家级奖项13项;第八届“挑战杯”海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2017“中星杯”泛珠三角+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总决赛(本科组)银奖等省部级奖项5项;成功申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
有一个年轻人,他习惯在实验室里安静而认真地坚守时光;有一个年轻人,他喜欢在机器模型的天地里热情而执着地创造梦想;有一个年轻人,他腼腆羞涩不善言谈;有一个年轻人,他坚毅勇敢奇思妙想。老师亲切地称呼他“实验室室长”,同学们习惯叫他“科技达人”,而他自己,最喜欢的称谓是“勇敢的追梦人”。
时光荏苒,大学的青春记忆,不知不觉已经滑过三年的年轮。在实验室默默奋斗的闲暇里,我偶尔会在心中默念自己过往曾获得的种种荣誉:2016年全国机器人大赛国家二等奖、国际水中机器人大赛二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2017海南省挑战杯特等奖、泛珠三角大学生计算机作品赛银奖;申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和一项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或许,在很多人的眼里,我已经算是一个成绩优秀,硕果累累的大学生,可是,荣誉永远只代表过去,挑战依旧在未来。我只是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比同专业的伙伴们多了一些外出参赛积累大赛经验的机会,而我所获得的每一个奖项,也都离不开团队的协助和老师的指导。在科技创新这条道路上,是师长们将我引领进门;在发明创造这条道路上,是学校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和前沿的设备。他们开启了我梦想起航的起点,而我将在青春拼搏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我天性内向,在大学之初,也曾有过迷惘和困惑,不知道前路通往何方。很偶然的机会,我在实验室里找到了数学建模的乐趣,我在一个个数据的更新和一次次实验的成功里体验到了炫目的快乐,仿佛进入到爱丽丝的童话世界,那些冰冷的模型和不会说话的机械,都在唱着激昂壮丽的歌曲,我在日复一日的学习里,与它们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我们都是如此年轻,我们都充满着未知,我们是最亲密的伙伴,我们是最契合的友人。我用一次次的创新,代表它们讲述着科技的魅力,它们用一个个的成果,代表我论证着科研的创造力。
有一种力量,照亮了理想;有一种力量,战胜了迷茫。曾经,我在自我的世界里,感慨着谁的青春没有瘀伤?我的大学,我的师长,我的同学,我的实验室,他们就像一道暗夜里最闪亮的光,他们让一个自卑敏感的灵魂获得了新生,他们让一颗沉寂迟缓的心灵充满了信仰。
学习让我如此快乐,科研让我如此充实。我想对那些在青春的历程里徘徊消沉的同龄人说:“去学习吧,用你全部的智慧;去奋斗吧,用你全部的努力;去感恩吧,用你全部的热情;去爱吧,用你全部的真诚”!
陈永平,女,汉族,共青团员,三亚学院体育学院休闲体育14级学生。在校期间,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学业一等奖学金,创新实践奖学金;在学科竞赛中成绩优秀,获得2017年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第一名、2017年海南省健美健身公开赛健身小姐季军、海南省亲水运动季极限竞速赛女子第二名、2017年中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海南赛区银奖、2016年海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知识竞赛二等奖、体能竞赛二等奖,并执裁2017年海南省大众跆拳道锦标赛,取得中国跆拳道一级(红黑带)认证。
运动的魅力,生命的悲喜,我们重视体育,塑造精神,是因为我一直坚信:体育运动不仅可以修炼我们的情操,甚至可以改变个人的命运。我很庆幸当初报考志愿时选择了三亚学院,并有幸成为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的一名学生。 “以能立人,以德育人” ,正如我们体育学院的院训一样,老师们教育我们不仅要有赖以生存的本领和技能,同时更应该具备良好的品德。回首这大学三年,在这个学院我收获了很多:正真渴求的专业知识、锻炼自我的机会、展示自我的平台,以及最最值得铭记的师生情、同窗情。这三年来,我在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为了心中的目标不断努力,每一年都能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在我看来,体育精神超出了体育运动本身,内化为我心中的信念和追求。不放弃、不气馁、不低头。
在校期间我始终牢记:学习是学生的首要任务。所以大学期间,我学习认真刻苦,用心学习专业知识,这三年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每一年文化成绩和综合测评成绩都名列前茅。
健身和跆拳道作为我主要的专攻方向,我考取了CBBA中国健美协会高级健身教练,在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中取得跆舞第一、击破第五的成绩,执裁海南省跆拳道大众锦标赛,通过了跆拳道一级(红黑带)认证。
作为一名学生,我相信,学习是我们的首要任务,但绝不是唯一任务,在学习之余我还会积极参加各类文体活动,经过坚持和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尝试参加了今年的校互联网+创业大赛,取得了三等奖的成绩;并成功晋级海南省创业决赛,取得创意组银奖;有幸代表三亚市参加海南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大赛取得了知识竞赛二等奖、身体素质二等奖、操舞类三等奖的成绩;代表三亚学院参加中国大学生跆拳道锦标赛获得了第一名;执裁海南省大众跆拳道锦标赛;前几天参加了海南省亲水运动季——极限竞速赛,取得了女子个人第二、混双第二的成绩。很高兴能够有这么多锻炼自己的平台和机会,成长了很多很多,我相信这些是区别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的。收获不必说,一定是满满的,而且其中的感受也只有经历过了的人才会知道。特别感谢我的跆拳道教练,三亚学院的邓越老师,把我从一个跆拳道零基础的小白,一步步带领着,最后走上全国赛场拿到冠军,实现了我曾经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最后我想说的是,进入大学的这几年,对于我的人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我发自内心的感谢三亚学院,感谢体育学院各位老师的谆谆教导,感谢同学们在工作、学习以及生活中给我的支持和帮助,感谢我大学期间遇到的每一个人。人生有多少个四年?我想,我的大学将是我人生中最值得铭记的一个四年,回首这几年在校时光,我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长与进步,我将继续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未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因为我深知自己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今后,我会继续以 “不放弃、不气馁、不低头”的体育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真正的修炼美的气质与情操。
钟敏,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音乐学院音乐表演(声乐)15级学生。大学三年以来,学科竞赛成绩突出,曾获2016“李斯特纪念奖”香港国际钢琴公开赛海南赛区二等奖、2017香港国际声乐公开赛海南赛区优秀奖、2017“萧邦纪念奖”香港国际钢琴公开赛海南赛区优秀奖、海南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声乐节目组团体二等奖、2017海南(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合唱节团体银奖,参加暑假捷克帕拉茨基大学游学活动。
乘着歌声的翅膀,徜徉艺术的海洋。在2017年,我被老师选入落笔雅声合唱团,进行专业的合唱培训。海南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的比赛给了我们合唱团小试牛刀的机会,在此次比赛期间,我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各种音准节奏练习,并反复揣摩合唱情感。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合唱团荣获了声乐节目组团体二等奖的佳绩。这次的比赛鼓舞了我们的士气,增强了我们的信心,提升了我们的声乐专业技能,为我们在2017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合唱节获得团体银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说进入大学,我是一滴水,那么参加合唱团,我则汇入了音乐的海洋。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同心协力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行,我们因为音乐而结缘,我们因为歌声而快乐。就像我的大学生活,从懵懂青涩到历练成熟,时光是如此善待于我,让我取得了荣誉,收获了奖项,增长了见识,坚定了信仰。
成绩代表着过去,成功永远属于奋进在追逐的道路上的挑战者。我将继续迎风而上,勇于去尝试,积极去奋斗。正像我参加捷克帕拉茨基大学的游学项目一样,哪怕在异国他乡,哪怕面临着许多未知的困难和突发的状况,但是当我站在钟楼塔顶,当我举目眺望远方,我看到的是蓝天白云,阳光明媚;我听到的是音符流动,节奏爽朗。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我想对你们说的是:做一个勇敢的人,拥有一颗坚强的心,保持一份永不言败的激情,打造一个无怨无悔的青春!
王飞,男,汉族,中共预备党员,三亚学院管理学院土木工程专业14级学生,获得奖项:国家励志奖学金、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建筑软件技能认证大赛一等奖、全国首届高等院校BIM5D网络技能大赛二等奖、2017全国中高等院校招投标大赛三等奖、第三届全国高等院校BIM应用大赛三等奖、全国高等院校结构设计技能大赛三等奖、第二届全国高等院校学生BIM应用技能大赛三等奖、第四届海南省结构力学大赛三等奖。
有一个男孩,他有一点任性,他还有一点嚣张,有一个男孩他有一点固执,他还有一点疯狂。这个男孩或许算得上优秀,或许也算得上标兵,但更贴切的是用活出自我来形容他。
一年前,他跟着小伙伴们创立了一个社团,这个社团属于专业性的社团,很多同学不是很了解,一年时光的璀璨,一年成果的积淀,没了前任搭档,没了同届的辅助,他依然像个独行侠带领着社团,现如今创办的社团已经成为了百人社团,在全国、省级各类比赛中拿奖拿到手软,领跑着年产14项国家竞赛奖的社团,获奖人次数达100人数次,跟中国教育建设协会、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广夏有限公司等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一个社团的发展最主要的还是靠活动来支持,活动参与度多了,自认而然会被大家所熟知,同时一个社团要有其特色性和突出点要始终坚持其特色的发展性。”这是他的诠释。
一点心酸一点累·一种心态一豁达
生活给了他最好的礼物——坚持。创办协会时,奔波于创办社团流程批准中,各种材料的准备,人员的确定,以及招收成员的规划。他是一个自我的人,喜欢每件事都要亲力亲为地思索其准确性;他是一个心宽的人,当时的他既担任着学院通讯社社长、2支全国大赛队伍参赛队长、班级团支书职务同时还要处理社团创办的材料和章程,忙得不可开交,但他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他说:“快速的节奏会让自己显得不是很木讷。”习惯了快节奏的生活,你自认而然也让生活习惯了你。
秉承信念,坚定向前
工作中的他很严格,严格的对待每一件事情,包括言语甚至团队的每一个人的思想念头。可以说他有点小任性吧,但在任性过后总会给身边的人带来独特的领悟。认识他的人都会说他是个厚脸皮的人,可以坚持向前无所畏惧。或许一年中,经历了些许心酸后更加成熟以及淡定。曾经的他受到过很多的质疑和不理解,但在不断重复的过程中,靠着坚持最初的信念,也赢得了同学们衷心的尊重和敬畏。长路漫漫,诸多的不理解总会烟消云散,困难并不是等待时间的消磨,而是用时间镌刻下了不可磨灭的纪念。这个纪念点不仅会改变自己,也会感触他人。他有点儿喜欢搞事情,可能是因为“多动症”吧,他总喜欢不断地思考并整点儿事情来做,他会定期召开管理团例会,举办专业技能大赛、开展专业讲座、参与相关社团评比等,在他的生活中总是喜欢搞着一些多类型的活动去调动社团成员的积极参与,可以说他喜欢“模仿”,而他更倾向于在“模仿”中创新,将自身与别人的东西相链接,来点湿润剂将两者融合在一起,通过化学反应生成了属于他的专属创新。他模仿别人办BIM比赛,刚开始只是初步仿制,慢慢地他接触到了全国六大类型的不同区域的竞赛发展,他结构BIM专业不同领域,创办了属于协会独特的教学系统以及教程,帮助了很多成员们的视野扩大,从小白走向了大神的阶段。用一句话形容他很合适“生命在于运动,精力在于信念”。
每一件事情都力臻完美,别人看不到的背后
“人们通常只看到萤火虫发着光,却没有看到它拼命挥动的翅膀。”了解他的人,其实都有点小纳闷,每学期他在课堂并不总是认真听讲,但每次学期末考试都是第一名,这让很多同学不解甚至会有点纳闷。他的秘诀就在于高效地搞定学习,让兴趣在空闲时间中膨胀般发展,他追求高效,可能是一直养成的学习习惯。在协会以及通讯社管理上,他也是喜欢高效地处理去完成各项任务,同时,无形中带着一股强韧劲头,让协会管理团队也在紧迫中养成了趋于高效工作的状态。目前,他一直保持着参赛必获奖的记录,截止2017年他带队参赛9次,获得奖项达12项。当采访到他的获奖秘诀的时候,他表示只是不断地一步一步要求着自己以及团员们可以更好,其次坚持着一个不断改变的目标。
自演一场,演说一段,就这样成长了
他喜欢摄影写作,喜欢手游音乐,但他最喜欢的或许就是那份真挚的一份“对得起”的心态,“对得起”这三个字对于他来说就是一整场的人生。每一次的严苛要求来源于对得起,每一次的任性批评来源于对得起,每一次的熬夜工作也是源于对得起的坚持。演绎一场不同个性的自我,他说话表里不一,表的是生气,藏的是关心,他演说一段红脸白脸兼具的段子,不尴尬。认识他的人都会说他有着二心,总会多一个心思,想事情总会很全面,同时也有点小焦虑,或许是多了个心思的缘故,但习惯了他的人在他身边都会很有安全感,因为有事情只需要带“他”即可。别人说他自己成长了,但他总认为自己还不够成熟,只是自己有了更多的经历,心没变,增添的是丰富的阅历和独特的情感。
这个就是他
他就是一个有点小神经的他,带着点固执也不算偏执,或许他算不上优秀,也算不上标兵,但他可以算得上独特,超凡的自我演绎当代大学生在创新实践过程中的舞台剧,也总会在高效的工作生活中帮助着自己以及他人认知到自己的能力,拓展了自身的发展,并最终带领着身边的人向前向前再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