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 张振安
小班教学虽说不是一种新鲜的事物,但在全面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大背景下开展小班教学活动,具有丰富的内涵和重要的意义。小班教学是围绕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定位,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思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突出应用型办学特色的一次有益性的尝试。通过小班教学,我得到了以下启示:
一、小班教学要求教师更加明地确界定教学目标
任何一项教学活动的开展,明确教学目标是最为重要的事情。只有在清楚和明确教学目标之后,才有可能判断该活动是否实现了该教学目标。如果没有清晰界定目标,其结果必然使得教学活动沉迷于具体知识的传授。小班教学围绕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而实施的一种教学改革,其目标的界定应当高于课程教学目标的设定。小班教学改革教学目标的界定应当包含知识、技能和价值三个部分,具体表现为知识技能的传授、核心能力的培养和基本价值的形成。在实施《法律诊所》课程小班教学时,本人将教学的目标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通过有效的课堂管理,提高学生上课的用心率,让每一名学生理解重要的课程内容,掌握必需的职业技能;第二,通过完善教学环节,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性,让每一位学生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满足沟通需要的能力,具备区分其自身价值与相关价值细微差异的能力,可以与其伙伴合作共同发现和解决问题,可以发现现状背景与知识获取的相关性,以及可以对其教育经历不断深入理解和重组;第三,通过教育理念的更新,为学生提供在多元教育背景下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对多元价值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基于各种事实与价值的判断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价值理念和健康的人格。《法律诊所》课程围绕教学目标开展的小班教学活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能够较快地掌握课程知识和必需的职业技能,较好地提升了自主学习、法律推理等能力,而且学生的情感和价值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二、小班教学要求教师进一步组织完善课程教学
小班授课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将大班分为小班,上课人数上的减少。如果延续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等,小班授课的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应当进一步组织完善课堂教学,以期达到预期的效果。
1.教师应将理论、学说和实践相结合于教学中
传统的法学教育将理论、学说视为与实践相区别分离的科目,且偏重于理论和学说的教学,轻视于实践教学,这一点从教师工作量的计算、考评等方面可管窥一斑。事实上,法律课程中把教学内容上理论与实践的分离贯彻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在理论课教学活动中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忽视严重地阻碍了法科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也限制了现代法学教育的范围。单纯的理论教学和单纯的实践教学往往会使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相反教学课程结合理论、学说和实践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法律诊所》课程通过理论讲授和课程实践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个人理解和归纳能力,以及应用、综合法律知识的能力。当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小班教学给教师创造了开展理论与实践结合教学平台,大班上课通常只进行一次考试,而小班教学则提供了更多反馈和改进的机会。
2.教师应当提升教学策略和变化教学形式
教学策略研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教学的最优化就是要求以最少的时间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制订或选择某种教学策略还应考虑教学过程的效率,做到省时高效。好的教学策略应是高效低耗,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较好地实现具体的教学目的,并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替代式教学策略在传统教学中比较常用,授课效率比较高,但该策略同时制约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不重视教学的社会性。小班教学为产生式教学策略、独立学习与小组学习策略、竞争与合作学习策略、现代学徒制(实践导师制)的选择提供了机会。《法律诊所》课程在小班教学过程中综合地采用了以上教学策略。针对《法律诊所》课程小班教学教学策略的选择和运用,学院教学评估教师给出这样的评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广泛参与,学习气氛活跃;理论联实际,讨论深入,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班授课对教师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要求教师必须进行充分的课前准备、采用全新的授课方式。为了能够增加上课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和效果,教师必须在上课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和酝酿,根据课程的内容、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点等提前拟定和发布讨论的话题,让学生做好一定的准备。在课堂上教师必须转换自己的角色,成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不是主导者,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教师采用头脑风暴、小组讨论、角色模拟、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学习,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小班授课为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提高了有利的条件,而教师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采用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否则有可能造成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小班教学要求教师较大地提升基本授课技能
“杰出的教师无一例外地都是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的教师。”然而,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的教师并不一定就是最好的教师。相对于其他因素而言,教师的技能、操守和世界观对学生迈入职业门槛的影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应当建立教师提升计划,而教师应当借助于提升计划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
法学院江合宁院长在决定开展法律诊所教育项目前首先制定了教师培训计划,先后派多人次到省内外参加培训学习,其中本人有幸三次(武汉大学2次、中国政法大学1次)到省外参加法律诊所教师教学技能培训,身受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以及美国律师协会(ABA)律师的言传身教,收益颇丰。通过学习,本人真实的感受到,优秀的教师不但要具有渊博的知识、清晰的目标、满腔的热情和准确的表达力,而且能够鼓励课堂互动,建立师生感情,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并巩固教学成果。在小班教学过程中,较为重要的一点是,教师应当创造并保持高效而健康的教学环境,主要做到:
1.培养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
营造高效而健康的教学环境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培养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彼此关心。在一个相互尊重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和学生都能参与对话、讨论并能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对参加者的轻蔑、贬损等都会使学生怯于参与,即使参与也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通过记住学生名字、了解学生个人经历、准时上下课、让学生了解自己等方式提高相互的尊重。
2.鼓励各种形式的团队协作
相对于竞争学习和单独学习而言,团队学习能更有效提高学习效果,能有效地形成积极的关系,有效地镀金心理健康等。因此,教师应当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建立广泛的协作关系。《法律诊所》课程小班教学能够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得益于学生4人学习小组(共40人、分10组,每组4人)的建立和其他9名老师(水木晴美、王天林、王文丽、宋杉杉、王垚、沈宝生、肖纪连、李春光、高阳)作为课外案件代理指导老师的参与。此外,课程论文改革也为师生之间的协作提供了契机。
3.热爱并全身心地投入教学
教师应当乐于教学,因为教师的态度、热心和激情是使教学环境富有效果的主要因素。教师对教学和课程的热情,会影响到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态度,与此同时,学生较为关心且对优秀教师的描述往往是热心。教师的热情是鼓励学生积极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仅有热情还远远不够,教师还应当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当中,这不要表现为:课前认真备课,完善教学环节;课上落实教学内容,让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当中;课后加强与学生交流(如建立微信群),进行讨论,分享案例和文章观点,了解学生对作业的感受等等。
总之,小班教学改革的目标不仅在于追求教学形式上的变化,而且在于促使教育理念的变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小班教学配套课程论文改革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对任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作为参与者,我始终坚信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并将一直保持高昂的激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完成教学改革任务。